1. 百老汇官网



      1. 新闻资讯

        首页 >> 新闻资讯


         1700 2020-05-29

        从1979年至今,我国安防行业发展已愈40年,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安防市场,同时也成为最大的安防产品生产制造国。

          中国安防产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中国安防企业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。从引进、学习、吸收,到创新和超越。在许多技术领域 ,中国安防企业开始超越国外竞争对手,跃居世界前列 。

          在安防行业 ,“中国式创新”已经成为佳话 。在中国安防企业实现“弯道超车”的过程中 ,全国各地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 ,对中国的安防技术创新、进步和发展,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。

          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

          中国安防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了模拟、数字、网络 、高清 、智能、AI等几个重要阶段,形成包括视频监控、楼宇对讲、入侵报警 、出入口控制、防爆安检、警用装备等在内的齐全门类和完善的产业链。

          无论是安防产品生产制造商,还是代理商、工程商 、集成商 ,抑或报警运营服务 、解决方案提供商等  ,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。

          在模拟阶段 ,安防市场基本以国外产品和技术为主,中国企业没有话语权。以松下、索尼 、三星等为代表的国际安防巨头,牢牢控制住视频监控市场;安定宝 、艾礼富、枫叶、DSC等则牢牢控制住防盗报警市场 。也就是在安防工程市场 ,因为便于运维和服务,中国本土安防企业才有一些优势。

          2001年之后,安防市场掀起数字化浪潮 ,部分中国安防企业紧紧抓住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机会  ,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。

          2005年,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平安城市建设。这之后,中国安防行业迎来长达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。

          2006年之后 ,网络化 、高清化成为安防行业发展趋势。中国安防企业在网络化、高清化过程中逐步实现弯道超车,在技术创新上超越了国外安防巨头  ,国外安防巨头的市场优势逐步下降 。

          2016年之后,在中国安防市场,基本已看不到国外安防巨头的影子。因此 ,平安城市和雪亮工程建设 ,都对中国安防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          2017年,中国安防市场又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。这一时代的市场竞争,已经不同于传统安防市场的竞争。2019年,中国安防市场又进入“5G+人工智能+物联网”时代。“5G+人工智能+物联网”时代,安防已经成为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,为物联网生态链提供底层技术和硬件产品。

          安防行业每一阶段的发展,其实都离不开技术创新。市场需求加速安防技术创新,技术创新又培育和催生新的市场需求。纵观这些年安防行业技术创新,基本都是围绕应用需求而展开的。

          从模拟到数字 ,中国安防企业创造性地推出DVR,之后又升级为嵌入式DVR;在网络化时代 ,中国安防企业又创造性地推出NVR存储与集中管理存储等,服务器+监控软件平台+IP-SAN集中存储等 ,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级图像存储管理需求 ;在高清化时代,中国安防企业推出百万高清摄像机成为划时代的产品,从720P到1080P,再到4K,安防监控短短10年时间已经进入超高清时代,彻底解决了监控图像“看不清”问题 。

          人工智能+安防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

          对于安防行业而言 ,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在于视频结构化和机器视觉技术对“大量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并实现事前预警”的实现,这一逻辑正好符合安防尤其是公安的应用需求。

          人工智能时代,安防行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:

          前端化 :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,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,前端智能化成为趋势 。前端智能化能够大大减轻后端视频处理、传输和存储的压力。

          因此安防厂商纷纷推出智能前端,将一些简单通用的智能移植到前端设备中。在前端设备上实现的优势在于组网灵活、延时低、成本低,为大规模部署提供了可能。

          云端化:人工智能颠覆了传统安防产品的“智能化” ,把安防带入真正的智能化时代。

          人工智能将智能化以服务模块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,云端会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服务,实现资源按需分配,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视频资源利用率 。

          平台化:在过去许多年,安防软件在中国市场是没有价值的,厂商免费提供给客户用。随着市场的发展,软件的价值开始凸显。每个安防厂商在推进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时,都越来越多地需要对软件平台极其配套的硬件设备的整合。

          尽管目前国内主流监控厂商基本都具备自己的软件平台,但是不同的是这些平台的定位和规模大小都不太一样,也不利于互联和整合。未来 ,安防行业分工将越来越明确 ,行业巨头建平台,平台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很强,小厂商的平台逐步融入行业巨头的平台。

          行业化 :行业化在安防行业已经提出多年 ,人工智能将行业化更深入地推进 。每一个行业 ,应用需求不同,应用场景不同 。人工智能时代 ,行业化将越来越细 ,越来越深化。

          平安城市建设加速安防技术创新

          安防的本质与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高度一致 :事前预防、事中响应、事后追查。这三大主要功能的实现 ,为公安应用和智慧警务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。

          说到人工智能,首先离不开公安应用 。近年 ,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在深化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,安防监控数字化、网络化、高清化,较好地满足了公安应用需求。

          但是 ,数以百万、千万计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,产生的视频数据既是重要的资源,同时也是沉重的“负担”。因为许多图像数据都是无用的、冗余的 ,有用的数据可能只有占很小一部分 。有时为调阅查看存储的视频图像,要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和时间 ,造成警力浪费 。

          解决这一问题,就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 ,来对图像进行智能检索、分析和处理 。这将节省大量警力。

          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始于2005年 ,各地公安开始大规模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,公安逐渐成为安防新技术 、新产品应用的引领者。

          其实,2005年之后,安防行业的技术创新,有很大一部分是围绕满足公安应用需求的而产生的 ,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看得清”,再到今天的“看得懂”。

          我国平安城市建设所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,基本遵循“三年一升级” 、“五年一更换”的原则。因此,安防行业新产品、新技术,总是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最先得到应用。

          目前上海和深圳,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都在全面更换人工智能监控系统,而在建的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,也在大规模采购采用人工智能监控系统。

          平安城市建设对于安防产业发展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 。

          现阶段公安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人口和车辆大数据管理,其中,人脸识别、指纹识别、虹膜识别、形体识别 、声纹识别、步态识别 、形为识别等,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,尤其是人脸识别,是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。它可以快速实现人脸识别、人脸检测、人脸比对、活体检测、人脸跟踪等技术应用 ,帮助公安人员快速确定并锁定对象身份,做到事前预防、事中预警和事后核查。

          车辆大数据管理 ,利用人工智能多维大数据融合分析,融合车辆、人员、手机等动态要素 ,借助车“脸”分析、以图探车等车辆图像大数据实时分析 、车辆图像联网应用等技术,对违章驾驶 、肇事逃逸、重点车辆/高危车辆管理。大大提高了公安的实战能力和办案效率。

          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央综治办、科技部 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的《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若干意见》提出 ,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“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”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。

          “人工智能+安防”的本质与公安应用的技术逻辑高度一致,事前预防、事中响应、事后追查,这三大主要功能恰恰符合公安的实际应用需求。通过人工智能 ,深化图像信息应用 ,破解公共安全难题,构建风险评估体系,安全预警体系,促进和加快现代安全体系的建立,是中央对公共安全的要求。

          可以说,公安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,促进和加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。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,反过来又催生了新的更大的市场需求。

          因此,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 ,不但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,也成为中国安防技术创新和安防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,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与发展。 


        转载“CPS中安网”

        联系方式
        葛经理
        13639956015
        306858218@qq.com
       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京北路18号华联大厦B座10B室
        image-missing


        1. XML地图